行業資訊
北京的丁先生精挑細選了一家所謂的“大型搬家企業”搬家,卻遭遇實際費用比最初報價高出10多倍的情況,丁先生付錢后不甘心這么被騙,到北京朝陽法院提起了訴訟。
丁先生要搬家,對網上信息反復對比,選了一家宣稱“集居民搬家、物品包裝、家具拆裝等多種項目為一體,且車輛配有GPS衛星定位系統與通話設備的大型搬家企業”。最讓他心動的是公司網站上有價格細目表,車輛起步價280元、十公里以內免費,搬運一臺鋼琴僅收費200元。北京朝陽法院書記員京城利康介紹:“丁先生覺得物美價廉,當即通過官網預定了搬家服務。搬家當天,6名工人迅速將他的家具行李搬上車,發車前,司機拿出制式合同要求簽字,丁先生想著價格提前都談好了,忙亂中便直接簽了名。搬家完成后,丁先生按照事先的約定準備支付錢款,但搬家工人說之前的報價都不算,要按合同收費。”

兄弟搬家業務主管徐經理進一步分析,這類案件反映出一些無良搬家公司常用的套路。“這些公司先在各大網站平臺投放廣告,發布低價信息吸引消費者,解答咨詢時故意隱瞞真實收費情況,等到搬家過程中乘客戶忙亂無暇細讀合同之機,讓消費者簽署公司制式合同,也就是包含格式條款的服務合同。最后,再以合同明確約定為由,索要高額搬家費用。”
面對搬家公司的合同套路,消費者該如何防范呢?京城利康提示:“要尋找資質專業、在市場上口碑良好的搬家公司,提前‘避坑’;簽訂合同前,要認真閱讀合同內容,對于約定不清或者與承諾不符時,要求對方闡明;在搬運過程中,要注意留存現場照片、視頻等證據,一旦雙方發生糾紛可為維權提供證據支持;最后,如果出現搬家公司惡意加價等情況,消費者可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對方違約責任,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”
與丁先生的遭遇相比,還有更可氣的,搬家公司坐地起價,甚至賴在消費者家里不走,還以財物毀損、言語等相威脅,消費者擔心家人受到驚嚇,又擔心財物受損,不得不選擇了隱忍。

獨居的吳女士因工作忙,利用晚上下班時間搬家,可是到了新居,報價比原來談好的價格翻了幾倍,搬家工人威脅說,“我們可知道你家地址”。僵持到深夜,吳女士迫于無奈支付費用后報警。
有類似遭遇的還有董先生,搬家工人竟然故意盯著他的孩子威脅說“報警也不怕”。京城利康分析:“這三個案例都是搬家公司在搬家過程中實施強迫交易的行為。近期,我們法院對北京四方兄弟搬家有限公司強迫交易案進行了宣判,一年時間里,這家公司實施犯罪行為43起,共涉金額13萬多元。被法院一審以強迫交易罪判處罰金50萬元;公司法定代表人趙某還有5名員工,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至1年6個月不等,均被判處罰金4萬元至2萬元。”
京城利康提示,消費者在雇傭搬家公司時,一定要提高警惕,那些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的搬家服務很有可能存在價格陷阱,關鍵一步是搬家前再次確認價格。“到了搬家現場,在工人搬運物品前須和對方再次明確收費情況,如有異常,應果斷拒絕繼續交易。遇有坐地起價、言語威脅強迫等情況,消費者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,及時報警或尋求社區居委會的幫助,留存好證據,拿起法律武器,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。”
近期,北京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連續接到商家舉報,稱有搬家公司的官網宣傳內容與自己公司的工商信息極為類似,存在虛假宣傳的行為,且有多名群眾通過熱線投訴這家公司變著花樣向消費者多收費。
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后,對涉案公司給予警告、責令其立即改正違法行為,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,同時罰款50萬元。
法院還建議,除了消費者的自我維權以外,行政監管仍需不斷發力,堅決打擊北京搬家市場中的違法違規行為,清理行業亂象。